文明探源 山大贡献 | 焦家遗址确立黄河下游年代最早的史前城址
12月9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探源工程以田野考古工作为基础,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联合攻关为支撑,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
2020年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实施以来,进一步扩大了研究的时空范围,围绕辽宁建平牛河梁、山东章丘焦家遗址、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四川广汉三星堆等二十九处核心遗址,在深化对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整体认识的同时,聚焦关键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精心设计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
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现场
古国时代的第一阶段
古国时代的第二阶段
大约为距今5200-43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开始衰落,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社会分化进一步凸显,社会资源的调动能力加强。焦家遗址新发现了大汶口文化中期的城址,这是目前黄河下游最早的史前城址。新发现的高等级墓葬有多重棺椁和随葬玉石陶礼器的制度化表现,是中华文明礼制物化表现形式的源头之一。近三年来,良渚遗址的考古工作围绕水利系统展开。
古国时代的第三阶段
02多学科协同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焦家遗址大汶口中期南城墙版筑结构
目前发现的430多座大汶口文化墓葬体现出明显的社会分化,其中在高等级墓葬中发现我国年代最早的“三重棺椁”,棺椁木质葬具使用率超过70%。除出土白陶、彩陶、黑陶等成套的贵重陶器组合外,还发现象征权力的玉钺和成套玉装饰品等。
焦家遗址三重棺椁墓葬
焦家遗址墓葬出土各类贵重陶器
焦家遗址墓葬出土装柄彩绘玉钺及玉装饰品
焦家遗址出土各类玉装饰品
焦家古城多重棺椁和随葬玉石陶礼器的制度化表现,是中华文明礼制物化表现形式的源头之一,形成了我国礼制起源的早期系统性证据,体现出以礼制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特有的制度创造和精神内核。另外大量祭祀坑也说明中华文化根深蒂固的动物和器物祭祀传统已成风尚。
焦家遗址陶器、动物祭祀坑
焦家古城从城池营建、王权产生、金字塔形社会结构、礼制起源等角度,形成中国文明起源的早期系统性证据,是中国古国时代第二阶段“社会分化进一步凸显,社会资源的调动能力加强”的典型代表,其鲜明的“世俗性”权力特征显示出我国“民本邦固”“井然有序”的深厚历史根源,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典型黄河样本。
另外,以焦家为中心的100平方公里内有6处遗址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国独有,清晰展示出近万年“古文化—古国—王国—帝国”的完整历史脉络,深入阐释了中华文明“连续性”突出特性和多元一体格局,为文明起源“中国方案”提供了代表性区域案例。